一季度, 本市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增速同比有所放緩。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常住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全市居民收入絕對水平繼續領先全國。
一、本市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4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增幅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
分城鄉來看,本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0.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1.929下降至1.916。
二、本市居民收入結構及增長特點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來源均保持增長,從構成來看,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占比六成;其次為轉移凈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分別占比22.7%和13.6%;經營凈收入占比相對較小,占3.3%.
表1 2019年一季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源及構成
指標名稱 |
本市居民 |
城鎮常住居民 |
||||
金額(元) |
增速(%) |
比重(%) |
金額(元) |
增速(%) |
比重(%)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18704 |
8.3 |
100.0 |
19685 |
8.3 |
100.0 |
工資性收入 |
11296 |
7.7 |
60.4 |
11821 |
7.6 |
60.0 |
經營凈收入 |
612 |
26.2 |
3.3 |
625 |
26.8 |
3.2 |
財產凈收入 |
2543 |
4.4 |
13.6 |
2778 |
4.4 |
14.1 |
轉移凈收入 |
4253 |
10.0 |
22.7 |
4461 |
10.3 |
22.7 |
注:自2018年一季度起,本市不發布農村常住居民收支結構數據。
1、工資性收入增長平穩
一季度,本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1296元,比上年增長7.7%。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占比六成,拉動收入增長4.7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是本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和就業情況穩定為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帶來積極保障。今年一季度職工年終獎和大筆獎金發放情況良好。從就業情況來看,上年本市新增就業崗位近60萬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41萬人,同比減少2.65萬人。據了解,本市春節后外來務工人員返滬情況良好,好于上年,好于預期。
二是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逐年上調,繼續保障普通職工基本工資水平。一季度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為2420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20元。
三是稅收政策利好。新個人所得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其中工薪所得起征點和稅率調整,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新稅法的實施將切實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持續提高普通在職職工獲得感。
2、經營凈收入快速增長
一季度,本市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61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兩成以上,居民三產經營收入增長良好。經營凈收入其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較小,僅占3.3%,對可支配收入增長影響相對有限。
3、財產凈收入增長合理
一季度,本市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為25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上?!拔暹`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持續。這給城市形象帶來巨大提升,但短期內對存在“五違”相關收入的居民來說,減少部分收入來源。2018年,本市共拆違24萬余處、4200萬左右平方米,保持新增違建“零增長”。另外,市區大量的臨街“民改非”店面關停整頓,相關租金收入減少。
4、轉移凈收入增長較好
一季度,本市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為4253元,比上年增長10.0%。轉移性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是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的提高。一季度,本市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比上年同期平均提高5%左右;城鄉居?;A養老金標準比上年同期平均提高9.4%左右。2019年春節期間,本市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節日費,80歲以下650元,80歲以上750元。
二是各項社會救助標準的提高。一季度,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070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00元,增幅10.3%;特困人員供養對象的日常生活費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1400元,標準比上年同期提高10.2%。2019年“元旦、春節”期間對家庭生活困難的登記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節日補助600元,補助人數為登記失業人數的5%左右,帶動轉移凈收入的增長。